健康顾问
(媒体视角)尿失禁不是“害羞病”

作者:温州商报 来源:温州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:2013/9/6 0:00:00
打喷嚏、咳嗽也漏尿,开水龙头也漏尿,甚至一走路就漏尿……这些现象,可出现在不同人身上,也可以出现在同一人身上。日前,42岁的隋女士致电本报健康热线称:30岁那年生完孩子后,她便患上“尿失禁”,每次打喷嚏或者咳嗽,就会有尿漏出来,裤子便湿一片,这种生活令她苦不堪言,因此怕出丑不敢出门,即使出门也不敢远行,而且精神高度紧张。她希望记者能够向她推荐温州医院几位治疗这方面的专家。
一打喷嚏就尿失禁
市中心医院副院长、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戴奕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隋女士应属于“压力性尿失禁”,是常见的尿失禁类型。在现实生活中,像隋女士这样的女性并不少见。 根据国际尿控组织的定义,尿失禁是指确定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,并可以得到客观证实、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现象。
戴奕奕说,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、急迫性尿失禁、混合性尿失禁、充盈性尿失禁,以及真性尿失禁等。 压力性尿失禁常发生于大笑、咳嗽、打喷嚏、提取重物、跳高、跑步或体位改变的时候。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一般有尿频、尿急,甚至于还来不及到厕所就漏尿了。混合型尿失禁指同时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,在有尿失禁的妇女中33%~55%为混合型尿失禁。充盈性尿失禁是膀胱内尿液大量潴留,膀胱内压力上升到相当高度时,有少许尿液排出。真性尿失禁患者相对少见,病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无法控制漏尿,其主要原因是外伤或手术破坏了尿道括约肌,使其失去了对尿液的控制能力。
因为害羞就诊率不高
据权威调查,我国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超过40%,但由于很多病人对尿失禁认识不足或羞于启齿,患者就诊率不足10%。戴奕奕说,关于女性尿失禁的发病原因,最为明确的是年龄,随着年龄增长,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会逐年增高。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后盆底松弛、尿道括约肌退行性改变等有关。其次,生育也是女性尿失禁发生的原因之一。像生育的次数、初次生育年龄、生产方式、胎儿的大小及妊娠期间尿失禁的发生率,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。通俗地讲,生育的胎次越多尿失禁发病率越高,顺产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尿失禁,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。
尿失禁可防可控
尿失禁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,经过治疗的患者,多数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或治愈。
尿失禁患者应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医生的评估,明确自己是属于哪种尿失禁类型后,才能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。绝大多数尿失禁都是可以治愈或经治疗后能有显著改善的。治疗方法有非手术非药物治疗(像盆底肌训练、膀胱训练等)、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。
据了解,压力性尿失禁是尿失禁的最主要类型,尿失禁病人,首选盆底功能锻炼,做收放肛门的训练,经常做功能训练能提高盆底的张力,加强尿道括约肌的张力。很多病人通过盆底功能训练无法解决尿失禁问题,也可以服用一些尿失禁药物,中重度尿失禁、做盆底功能锻炼仍无法奏效的病人,应采取手术治疗。
女性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自己,如减轻平时的疲劳度,多休息,特别是刚生完小孩后的妇女,不要过早地负重和劳累。尽量科学地调整饮食,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如瑜伽、提肛运动等锻炼盆底肌肉的支撑能力,有效地预防各类尿失禁。
>>>相关链接
自我防治法
1.间断排尿训练:在每次排尿过程中控制暂停排尿3~5秒钟后再继续将尿液排出。
2.提肛训练:起立、坐或侧卧位,深吸气,慢慢收缩尿道口和肛门,接着屏气5秒钟,然后呼气时慢慢放松尿道口和肛门。这样每次连续收缩、放松训练10下,每天训练三次。
这两种训练方法都是对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训练,持之以恒地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,不至于腹部压力一升高就出现尿失禁。曹伊

 
0577-88882121
地址:温州市鹿城区百里东路252号(325000)
微信服务号
二医那些事儿
支付宝服务窗
浙WWS标2010110100005号 浙ICP备13037826号
版权所有:温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(C)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联科科技